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

全台首家「鑽石級」碳足跡認證民宿-散步的雲

"研究指出,一棟建築漫長的生命週期裡,多達六成的碳足跡來自完工後的「日常使用耗能」,對於人流和電器特多的百貨商場、觀光旅館,特別需要這種對症下藥的減碳方法。"
散步的雲民宿夜景(圖片提供:散步的雲)

文/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)


從高鐵台中站驅車一個小時,來到中部最知名的代表性景點日月潭,這裡不但是外國遊客來台必經之地,周圍更環繞著許多標榜美景及奢華感的高檔飯店。可是,很多人不知道,這裡還有一家「低碳民宿」隱身於此。
根據官方統計,國內申請「綠建築」標章的建案已累積超過4000棟,讓台灣在國際綠建築統計榜上有名。比起綠建築的風風火火,檢測建築「碳足跡」的風氣才剛開始,可是研究指出,一棟建築漫長的生命週期裡,多達六成的碳足跡來自完工後的「日常使用耗能」,對於人流和電器特多的百貨商場、觀光旅館,特別需要這種對症下藥的減碳方法。

攤開目前通過「低碳建築聯盟」(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,簡稱LCBA)碳足跡認證的名單,卻有一家民宿類建築「散步的雲」,以超過20%的減碳績效獲得「鑽石級」肯定,過人的績效僅次於: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中心(37.7%)、新北市立圖書館(35.3%)、樹谷園區環境教育中心(32.9%)等大型建案,堪稱是當前全台最「小而美」的建築碳足跡減量範例。
散步的雲如何寫下台灣低碳民宿的新頁?又有什麼建築減碳的秘訣?請跟我們一起來了解。
探路15年,打造台灣首家低碳民宿
散步的雲背後推手是年輕夫妻檔范懷仁、林冠妘,為打造這間「全台第一家低碳建築民宿」,兩人已經默默準備了15年之久。這此之前,范懷仁是有20年資歷的職業軍人、林冠妘則做了16年的空服員。
來訪這天,我搭著男主人范懷仁的車,從向山遊客中心一下子就抵達了散步的雲,一下停車場,你會先注意到和LED路燈連成一體的小型風機,立馬感受到這家旅館與眾不同的綠色訴求。
民宿前的「風光互補」LED路燈(圖片提供:散步的雲)

事實上,散步的雲並未緊鄰遊客眾多的日月潭湖旁,而是位於幾公里外的頭社盆地,常可看見豐富的雲系變化,加上女主人多年的航空服務經驗,因此民宿便取名為「散步的雲」,房間名稱也以A1、B2等登機口命名,目前開放的6間房,分別呈現:中式庭園、日式禪風、歐洲鄉村、東南亞等不同裝潢風格,希望讓客人有彷彿置身海外的渡假感。
為何要跳脫穩定的生活來轉戰民宿?夫妻倆回想,原來是2001年有次到台南白河旅遊,在當地民宿留下相當美好的體驗使然,「那時才突然發現,原來經營民宿可以是一種生活,」從此在兩人心中埋下一顆創業的種子。接下來近10年時間,夫妻倆的民宿考察從高雄、屏東、花蓮、宜蘭、苗栗、當然還有老家南投,足跡幾乎遍及全台,起碼住過30~40間民宿,范懷仁還到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進修,加強經營管理的相關知識。除了當住客,兩人還會找民宿主人聊天、討教心得,繞了一大圈之後,終於在2010 年決定落腳鄰近日月潭的頭社盆地,「看了這麼多民宿,我們覺得附近還是要有一個大景點來支撐,讓民宿距離主要觀光帶不遠。」
地點選定了,再來是決定建築風格。一開始,兩人本來想做地中海風,不久又覺得維多利亞式的斜屋頂也不錯,正猶豫不決時,發現頭社這一帶不僅生態物種豐富,充滿各式的魚、蝦、蛙類,還有台灣少見、未被破壞的樸質田園景象,范懷仁心中納悶:「如果在這邊蓋出一棟歐式建築或希臘城堡,會很奇怪!」思考好一陣子後,最後決定要蓋一間訴求友善環境、可融入周遭地景的極簡風格民宿,「這個意思是說,我們也是屬於大自然的一份子。」
減碳20%,讓當地建材成為特色
不過,要蓋出一棟低碳民宿可不容易。這幾年進入實際施工階段,范懷仁和工班發生過很多摩擦,讓他驚覺在台灣當前的建築領域,要實踐低碳理念的路途上充滿路障。
比方,工班師傅們習慣既有工法,愛用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和RC構造,建造過程不僅耗費大量資源,也產生許多汙染和溫室氣體,更和散步的雲打算使用的輕隔間背道而馳。另外,為減少日後能源消耗,散步的雲希望用自動化軟體控制民宿的照明、空調、水撲滿、澆灌等能資源管理系統,卻被師傅們以太麻煩為由推辭,還得拜託其他營造團隊協助完成。范懷仁苦笑:「過去當兵20年生的氣,都沒有施工這兩年來得多,」更別提申請裝設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執照,等了半年至今還是沒有下文。
關關難過關關過,即便阻礙重重,但透過運用輕鋼構和輕質隔間、設置水撲滿和雨水回收系統、全面採用節能空調與LED燈具、加上小型風力和太陽能等綠能發電設備一系列措施,去年中經過LCBA專業認證,散步的雲最後創造了20.9%的碳足跡「鑽石級」減量績效,成為台灣第一家獲此榮耀的民宿。
為順應當地氣候條件,散步的雲在建築座向和開口方面做過研究,例如在北面盡量多開窗,以迎接略過日月潭而來的涼風,減少冷氣開機頻率,而且每個房間都設置大面積窗戶或開放式庭園,白天不必開燈就夠明亮。在三層樓的旅館內來回穿梭,隨處可見產自當地的回收材料,從大門口外那排木材立面、區隔聯外道路的石板牆、到走廊上方的條型裝飾、甚至充當樓梯底座的質樸原木,都是夫妻倆從路邊拾來、或找附近商家買回的廢棄材料。稍微加工之後,不但變成散發自然風味的溫暖飾品,更大為降低建材製作過程的碳足跡。就連工作人員身上別的名牌,都是用附近竹山鎮的竹子做的。
民宿裡隨處可見源自當地的自然材料(高宜凡攝)

不僅如此,散步的雲所提供的客房早餐,也是由附近小農供應的蔬菜、果醬、洛神茶,彰顯當地特有農產風味。林冠妘笑說,「我們要讓客人吃當季、吃在地!」假使客人需要租借單車、農村體驗、生態導覽等觀光服務,他們也會轉介給附近熟識的商家和小農,除了分享商機,也創造和當地社區互利共生的伙伴關係。
走質感路線,賣「空間」、不賣「房間」
歷時15年終於成真的民宿夢,范懷仁從一開始單純的遊客,如今變成一名專業經營者。但他也發現,目前台灣民宿業界出現許多歪風,比方建築的風格過於奢華或突兀、經營過程對生態造成汙染或破壞、過多人流或車流打擾到鄰里街坊等,「還有一種我稱為『投資型』的民宿,就是住客完全不知道民宿主人到底是誰的那種,」當民宿經營和地方脫勾,自然不會懂得珍惜當地的自然生態。
有鑒於此,散步的雲打算走的是另一條「重質不重量」的經營路線。
范懷仁坦承,散步的雲才剛試營運半年,知名度不算高,而且會來日月潭過夜的客戶群,「幾乎6成都要求要有湖景!」不容易第一時間就把散步的雲列入考慮。透過網路訂房系統來的客人,也多以民宿外貌和價格為考量,「真正因為環保或低碳訴求來的,大概只有3成。」

民宿房間一覽(高宜凡攝)

儘管目前顧客數量還不算多,不過散步的雲已經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,林冠妘舉例,「昨天剛送走一批德國房客,之前還有一團荷蘭遊客,」也有來自港、澳地區的客人,來此感受當地特有的生態特色。客人常有的納悶是:「奇怪,為什麼你們這邊不開冷氣就很涼?為什麼這麼接近農田卻沒有小黑蚊?」她再順著客人們的提問,一一解釋散步的雲主張的環保理念。未來,他們打算在民宿內規劃主題講座和分享活動,吸引更多關注環境議題的顧客群。
最有趣的是,當初請建築師協助構造規劃時,對方評估這裡的樓地板面積超過500平方米,應可做出12~15間房。想不到,為了提供最舒適的居住感,讓每位房客都有足夠親近自然的視野和互動空間,范懷仁竟然只要求做 9間房就夠了,打算走「重質不重量」的質感經營路線。「我們要賣的是『空間』;而不是『房間』!」范懷仁解釋,散步的雲最大賣點是尊重自然、鼓勵客人親近生態的經營初衷,而不是和同業比氣派或比奢華。
我們相信,順應應對氣候變遷和節能減碳的世紀風潮,以後類似散步的雲這種標榜友善環境、融入周遭社區的低碳民宿,只會愈來愈多。

散步的雲創業夫妻檔(高宜凡攝)

★「散步的雲」
啟用年份 :2016年10月(尚有部分樓層在施工)
地址: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1-66號(http://www.roamingcloud.com.tw/
建築師:陳嘉晉
建築概要:地上三層之輕鋼構住宿類建築,樓地板面積508平方米
減碳成果:以耐用年數48年估算,生命週期總排碳量為876噸CO2e,平均每年每平方米碳足跡 35.88kgCO2e,減碳成效達 20.92%(鑽石級)
榮耀:台灣第一家通過 LCBA 建築碳足跡「鑽石級」認證的低碳民宿

(本文原刊載於綠建築雜誌47期
【延伸閱讀】

沒有留言: